佛家语:法无定法,因机而异。
兵家云:势无定势,因时而异。
中医讲:穴无定穴,因人而异。
拥有15年中医科临床经验的天呈康康+中医全科主治医师——陈飞鹏,对中医穴位与针灸理疗,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研究与见解。
人体穴位,形成于数千年来的中医实践之中!古人在患上某些疾病之后,身上会产生一些痛点;除了痛感以外,也包括感觉异常、肤色异常、温度异常等。于是古人就在这些点上进行治疗,包括按摩、用火把烤,后来发展到用针刺,使病情得到缓解。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改进,这些点就形成了中医的治疗穴位。
西医的解剖学,尤其是小针刀,许多解剖的关键节点都与中医的穴位相对应。这当然不是巧合,而是有力地说明:中医穴位是中医文化的科学总结,是古人智慧的深刻凝结。
做针灸,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找准穴位!一般入门的教科书都会写:在上肢量XX寸,是XX穴,这种按图索骥、依葫芦画瓢的做法,仅限于中医初学者,临床实践中并不实用。因为穴位的存在非常“灵活”,并非固定不变,甚至有种说法叫“健康的人没有穴位”。
身体的肌肉、经脉、韧带、血管,随时都是活动的。当我们做屈肘、弯腰等不同动作的时候,它们的位置就会出现差异。加之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各异、体型变化多端,用尺子量,当然是量不准的!
陈医生的理念便是用手来找穴位,他时常与患者分享心得:在针灸中,左手比右手更重要。患者往往不解:不是用右手扎针吗?怎么左手更重要呢?原来,在针灸中,怎么扎针并不难,最难的是找准穴位,而左手便承担着找穴位的重任,所以左手比右手更重要!
至于如何找准穴位,不仅需要医生拥有足够的耐心与专注,还需要灵敏感知患者身体的微妙变化,与患者的身体、心理达成有效的对话。如治疗肘关节疼痛时,肘关节的经脉会随着体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,只有用手去细致地寻找,才能找准穴位。当医生按住一个部位,患者出现酸胀痛的感觉,那么穴位算是找准了。身体其他部位,如腰眼的穴位也必须用手拿捏才能找到。
“一个行医之人,在开展医疗工作之前,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里”陈医生说,“诊断病情之后,一定要给患者明确的答复,这个病能不能治好,能不能治断根”。
点菜看菜谱,治病看病谱。多年来,陈医生在开展针灸理疗工作时,心中一直装着一本书——《针灸学病谱》。
本书运用统计学原理明确指出:哪些病症光靠针灸就能治愈?如:腰肌劳损。哪些病症只能改善而不能彻底治愈?如:椎间盘突出,针灸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,但不能彻底治愈。哪些病症针灸效果甚微?如:心、肝、肾等内脏器官的病变。
陈医生严格遵循《针灸学病谱》中对病症的分类与治疗的界限,并在针灸理疗实践中不断归纳、总结,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“陈氏针灸”风格。“陈氏针灸”是广义的针灸,包括针刺、艾灸、拔罐及推拿理疗。
“针灸治疗的核心在于,能不能直达病所”,陈医生说,“如果针能够直接刺到病变的地方,那么效果就会非常理想”。对于肌肉、结缔组织、筋骨上的病症,如: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肩周炎、骨质增生、膝关节炎,目前各大医院的首选疗法都是针灸。
除此之外,陈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:针灸理疗同样适用于消化性疾病,如胃炎、肠炎等。因为消化系统属于肌肉组织,胃肠道平滑肌也是一种肌肉,处于针灸直达病所的范围以内。
肌肉上的病痛,或劳或损或伤,针扎进去就好了。由此可以想见,哪些部位用针灸的效果是不好的——针扎不到的地方!针灸不可能扎到肺上,所以对肺病效果不好;针灸不可能扎进心脏,所以对心脏病效果不好;还有其他内脏比如:肝脏、肾脏,效果都不好;大脑神经结构复杂,不能扎,一扎就很危险。
针灸的运用,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,才能合理统筹、有效施救。这个高度,需要行医者捏得准患者的痛点,分得清针灸的界限,拎得清自己的极限!这个高度,需要攀登者穷尽一生,需要远行者不忘根本,而陈医生一直在路上!
天呈健康宝藏医生系列之
中医界的狄仁杰——陈飞鹏(二)
为您呈现于此,下期更加精彩